摘要
本系统从世界现象的组成和人类的记忆结构特点出发, 结合汉语的具体情况, 从意义分析的角度将汉语的词汇分为描述性的词、过程性的词、辅助性的词三类。这三类词分别描述了世界现象中的事实、事件以及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语的篇章理解所依赖的知识表示和知识组织形式, 即以事实一事件网络为基本结构的记忆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建立了汉语篇章理解系统的知识库, 以及与之相应的加工和管理机制系统对汉语篇章的分析是以词为引导进行的。汉语的词直接对应于事实一事件网络中的节点和辅助词表中的词项这些节点和词项综合了语法的、语义的、语用的知识,并且能根据处理的需要及时地为分析过程提供预期本系统通过阅读, 对自己的知识库进行动态的自我管理。在阅读了有关七种鸟类的汉语故事之后, 系统能够学习到有关鸟类的一些新概念, 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汉语篇章理解需要依赖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来自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更好地处理汉语的篇章, 必须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由于语言是人们用来描述世界现象, 传递信息的工具, 对于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工作有必要从意义分析的角度进行。意义分析就是找出语言是如何对世界现象进行模拟, 进而发现特定的言语活动所描述的有关世界现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本文从汉语的词与世界现象的对应关系出发, 就汉语理解系统的建造进行了初步尝试。
崔耀,陈永明.
一个实验性的汉语篇章理解系统. 中文信息学报. 1994, 8(3): 24-34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custom_fnGroup.title_cn}}
脚注
{{custom_f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