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马拉毅.《规范彝文方案》推行30年实践效果述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8): 29.
[2] 代红,陈壮.中文信息技术的基础标准与中文编码字符集的国际标准化[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8(7): 37.
[3]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语文办公室,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所,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编.《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M].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 1-4.
[4] 王子国.《彝文字释》[M].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1-2.
[5] 滇川黔桂彝文协作组编.《滇川黔桂彝文字集》[M].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891.
[6] 朱文绪.《彝语方言学》[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45-46.
[7] 连登岗.汉字字形系统与印刷字形规范[C]//厉兵 主编.《汉字字形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52-55.

吴勰(1983—)硕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彝文信息处理。
E-mail: wuxie333@sina.com

禄玉萍(1978—),学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彝文信息处理、彝文古籍。
E-mail: luyuping9098@163.com

王明贵(1966—),学士,研究员,通讯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彝学。
基金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10);贵州省社科基金课题青年项目(12GZQN27);贵州省2012年度省市院科技联合基金(黔科合J字LKB[2012]04号)阶段性成果
{{custom_fund}}